姚志斗律师

姚志斗

律师
服务地区:北京-北京

擅长:房产纠纷,债权债务,行政纠纷,婚姻家庭,公司企业,综合,刑事案件

评析“美容贷”事件,关于美丽背后隐藏的陷阱

来源:姚志斗律师
发布时间:2017-11-17
人浏览

【案情介绍】

缺乏经济偿还能力的准大学生小A,在美容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仅仅十分钟便从借款平台借到3万多元的美容手术费。在即将手术之前,这位小姑娘才“清醒”过来,要求美容院和贷款平台终止服务,却遭到拒绝。好在经过消费者协会介入,A退款成功。在谈到此事时小A仍旧心有余悸。

惊心遭遇

1、地铁站扫码有奖却被忽悠到了美容院

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小A决定到甲地旅游一番放松放松心情。“我是出地铁站的时候,看见了一个‘扫一扫有奖品’的标识”。小A告诉记者,正当他对这标识产生好奇放慢脚步之时,旁边有个人迎上来热情地告诉小A这个时商家的免费活动,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拿到礼品。小A在礼品的诱惑下和商家的引导下毫不犹豫地拿出手机,扫完二维码后却什么也没有出现。正当小A准备离开,促销人员B拉住了小A闲聊了起来,在得知小A将上大学之后,B告诉小A,上大学样貌十分重要,目前他们美容院正在举行假期免费美容咨询活动,小A不如去看看学习下如何打扮自己。一番劝诱,小A不免有些心动,便跟随B到了美容院。

2、面部分析做隆鼻,手术费要3万多

A跟随B来到美容院。进店后B特别嘱咐店内接待人员,小A是学生要好好招待,随后离开。当时小A认为对方很热情, 对学生很关照,也就丧失了警惕性。美容院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小A进行面部分析,最终向她推荐了一款隆鼻手术,价格三万多元。小A告诉工作人员她只是个学生无力支付这么昂贵的费用,此时工作人员对小A说,她不用担心钱的问题,美容院这边有很多类似的大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都成功地做了美容手术。随后他们带着小A去做了一次“信用额度测试”,并说只要通过了就可以贷款。

3、没钱没关系,十分钟帮你搞定贷款

A回忆说,他们当时用她的手机下载了一款应用软件,随后问她要了姓名、身份证号、学校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他们帮我登陆填写的。”小A说,美容院的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告诉小A这种贷款的成功率也就20%。听到贷款的成功率低,小A的警惕性再次降低,想着只是试一试而已。在填写完啊信息后,美容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小A,马上会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她,只要按照事先写好的一张纸上的内容回答即可。一两分钟后,小A果然接到电话,美容院的人让她打开免提,重复事先记录好的问题答案,其中包括小A的个人信息以及美容手术的时间等。整个贷款办理的时间大约也就十分钟,美容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的运气很好,贷款通过了,明天就可以手术。

A当天晚上九点收到信息,显示自己贷款成功,每月需要还款2200元,共18个月期限,连本带利共计39600元,感觉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经济能力。并且这笔贷款没有打到小A的账户而是直接打给了美容院,考虑到自己还没做手术,小A准备第二天去退款。

次日,美容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小A,不能退款,因为她的贷款已经成功,如果退款需要支付一万元的违约金,不然就做个价值约16千元的整形手术。小A感到被骗,报警求助,警方认为小A前一天已经自行在美容整形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没办法解决,建议消协帮忙调解。

消协的工作人员在接到投诉之后,立即联系美容院,并告知其在没有征得消费者的同意用其身份证和手机帮其贷款的行为涉嫌欺诈。而且,消协工作人员指出,消费者所签字的地方不在知情同意书所规定的位置,所以不具备法律效力。在多重压力下,美容院最终决定帮小A取消贷款。

【姚志斗律师分析】

案例中的“美容贷”其实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项小额贷款业务,专业说法叫做“医疗美容分期”,主要针对有美容需求但缺少手术费用的爱美人士,带出的款项并不会到消费者手中,而是以手术费的名义直接打到美容机构的账户。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涉及此类业务的正规贷款平台与央行的征信系统挂钩,一旦消费者违约,征信将收到影响。有许多法律意识不强的消费者因为糊涂地签下贷款合同而陷入困境。

那么对于这一类贷款中的非法行为,法律上又该如何解读?

1、女大学生被美容院忽悠,用自己的手机以自己的名义贷下三万多元支付给美容院,这样的贷款是否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要求行为人在订立合同时首先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次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合同生效。在实际案件中,受害群体往往作为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用自己的手机以自己的名义贷款,很难证明违背了自己的真实意愿。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   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     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就该类案件来说,首先当事人在别人带有目的性的误导下,虚构事实签订合同,对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可视为无效。其次当事人签订贷款合同是认为将贷款发放给自己,实际却是汇入美容机构,当事人可以由此切入,请求法院撤销合同。

2、医疗美容分期到底是贷款还是诈骗?

由于“美容贷”等医美分期业务近年来悄然兴起,市场上也出现了“即分期”、“星计划”等多家网贷平台,市场的不成熟、行业制度的不规范,让“美容贷”深陷投资消费的风险。据业内人士介绍,医疗美容分期贷款正在全国范围内上演一场骗贷狂欢,部分贷款中介与美容机构勾结在一起,利用信誉良好的消费者从贷款平台套取资金,不但平台无法收回款项,消费者也深受其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现在市场上存在的美容机构和部分贷款中介勾结,引诱没有实际还款能力的消费者伪造材料办理贷款,从贷款平台套取资金的情形,实际上已经构成了诈骗罪的情形,应当依法严惩。

3、爱美人士如何避免这样的陷阱?

①不要轻信免费服务,在选择商家的时候要慎重,消费者在消费前应当全方面了解商家的资历、口碑等情况,可以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了解其基本情况。

②投入金额不宜过多,实际消费过程中许多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投入更多资金,会给出不同程度的折扣。消费者办卡前应认真考虑是否长期需要此类服务,办卡后如发现经营活动不正常,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③签订合同要明确,消费者选择美容项目消费时,应签订书面合同,尽量将双方约定的内容详细列明,所有项目的费用包括将来可能要承担的风险,消费者应让商家、中介做出详尽说明。特别注意要在合同中对退款条件及流程、贷款中止时如何处理后续还贷事宜等重要细节进行明确约定。对美容预付卡的适用范围、期限、退卡条件等予以明确。

④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应妥善保存合同、会员卡、收据等消费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到当地工商部门咨询或投诉举报,由工商部门进行调解。协调解决不成时,可携带相关证据到法院起诉。发现商家携款潜逃的,应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到法院起诉。

A的遭遇提醒大家,对于广大爱美人士来说,“美容贷”看似美好的背后,相应的风险更要被清醒认识。消费者不要被“免费”“优惠”“便宜”等字样冲昏头脑。选择正规的美容机构,若接受医疗美容手术服务,需由消费者家人签字同意方可进行。


以上内容由姚志斗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法律快车建议您致电姚志斗律师咨询。
姚志斗律师
姚志斗律师
帮助过 57414 万人好评:158
  • 经验丰富
  • 态度好
  • 解答快
北京
律师信息LAWYER INFORMATION
  • 律师姓名:姚志斗
  • 执业律所: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职  务:
  • 执业证号:11101*********537
联系本人CONTACT ME
  • 服务地区:北京-北京
  • 地  址:
    北京